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党的二十大专栏>>正文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我校成功举办“庆祝中国现代外语非通用语高等教育80周年暨第四届中国外语非通用语青年学术论坛”
      2022-11-18 18:00     (点击: )

      11月18日,由教育部外指委非通用语分委会、天津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天津外国语大学亚非语学院、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承办的“庆祝中国现代外语非通用语高等教育80周年暨第四届中国外语非通用语青年学术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

      活动现场

       

      本次论坛以“文明互鉴,文明互译”为主旨,关注非通用语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发展,促进中国外语非通用语事业的发展。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非通用语种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姜景奎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语学科评议组成员钟智翔教授,天津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处长徐震,校长陈法春教授、副校长余江教授出席论坛。

      参加本次论坛的还有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等全国20多所高校、出版机构的专家学者及专业师生100余人。我校科研处、教务处、亚非语学院、欧洲语言文化学院相关负责人及师生代表以线下方式参加会议。


      姜景奎教授致辞

      徐震处长致辞

       


      姜景奎教授高度评价了我校非通用语学科建设,回顾了我国非通用语专业师资发展历程,分析了非通用语发展的困难与挑战,提出了未来培养建设模式和发展思路,并对青年非通用语教师寄予厚望。徐震在致辞中畅谈了非通用语的起源及发展历程、非通用语在天津的发展过程和起到的作用,并对天津市非通用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期待。

      校长陈法春致辞

       

      陈法春在致辞中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校非通用语发展及人才培养情况。他指出,今年恰逢中国现代外语非通用语高等教育创办80周年,一代代非通用语教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与使命,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非通用语人才。他强调,非通用语专业既有“小而精”的特点,又需要担当“大而全”的使命,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要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

       

      交流发言

       

      论坛设“教学研究”“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四个分会场,专家学者、青年教师以及学生代表结合各高校非通用语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实践作交流发言并展开深入讨论。

       

      钟智翔教授发言

       

      闭幕式上,各分论坛召集人就参会老师的发言内容进行了总结汇报。钟智翔教授对我校缜密细致的组织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并从三个方面对论坛进行总结,一是参会青年教师功力深,非通用语师资经过多年发展,能力和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二是参会青年教师观点新,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三是参会青年教师敢于创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他表示,协会将为青年教师、硕博研究生提供舞台、搭建平台,共同创造非通用语美好的未来。

      副校长余江发言

       

      余江在讲话中表示,非通用语领头人对青年教师的关怀及提携之心令人感动,倍感振奋。本次论坛是一次思想交流、观点碰撞的盛会,期待为中国非通用语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探索,希望业界前辈和青年专业学者来天津外国语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本次论坛是我校第四届“文明互鉴·文明互译”学术交流季系列活动之一,是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的具体体现。未来,学校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求索精神、跨文化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天津外国语大学

       


       


       


       


       


      关闭窗口
       

    推荐内容